彩电竞争从“价格战”转 “技术战”
液晶面板产业的“寒冬期”悄然已过,而面板价格上涨却引发了终端厂商的担忧。今年以来,日本面板厂产能不断衰减,韩国厂商投资重点转向OLED,这使得 32英寸等主流尺寸液晶面板产能供不应求,终端彩电成本不断提升。然而,在彩电市场人们更多情况下看到的还是降价促销的字眼。鸿海与日本夏普11月份也首次合作推出60英寸电视,以“鸿海设计、鸿海制造”的超低价冲击电视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涨价似乎变得没有可能性。在彩电行业“价格战”已不是厂商比拼的重点,新技术的出现使彩电业竞争将从“价格战”向“技术战”升级。
主流面板尺寸供不应求
32英寸、40/42英寸面板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会持续到2013年。
液晶面板价格持续上涨使不少面板厂商赚得杯满钵盈。京东方日前发布的第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2012年1~9月份京东方营业总收入171.22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营业收入达75.14亿元,同比增长110.21%。同时,京东方第三季度净利润达1.5亿元,同比增长116.34%,经营业绩较去年同期大幅改善。
中怡康黑电市场研究总监彭显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今年以来,32英寸、40/42英寸等主流面板价格逐月小幅上涨,我们预计这种趋势会持续到2013年下半年。尤其是32英寸液晶面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
事实上,京东方和华星光电是目前全球32英寸面板的主要供货商。液晶面板价格不断下降使不少面板厂商在年初时都减少了产能,导致现在面板供应不足。从国际环境来看,日本和韩国厂商停止了32英寸面板的供应,而我国台湾面板厂商以供应39英寸和50英寸面板为主,这使得32英寸和40/42英寸产品价格上涨。
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副会长白为民告诉记者:“预计2012年国内面板出货量占全球份额的10.5%,2013年这一数字会提高到29.8%。2013年由于切割尺寸将发生结构性变化,导致切割面板块数减少,供需会比今年偏紧。其中小尺寸会出现短缺,大尺寸强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