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LCD对CRT技术的替代效应一样,OLED彩电产品的出现、普及必将给整个彩电业注入崭新的活力,更会带来巨大的挑战。
LCD液晶电视对CRT的替代作用,在国内彩电市场集中表现为一系列中小品牌的消失,市场集中度的增强。例如,厦华,三洋这样的的昔日CRT产业的一线巨头,现在已经逐步淡出市场,更多的二线品牌早已消失。此外,LCD产品的普及还促进了国内彩电市场销售额规模的增长,并促使IT代工产业进入彩电制造业。
不一而足。LCD对CRT产品替代过程中引起的产业巨变,会不会在OLED产品普及的过程中再次重演,民族彩电产业在OLED转型的过程中究竟拥有怎样的挑战呢?
多家厂商已推出OLED彩电
美国阿拉斯加消费电子展(CES)历来都被看做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技术革新的风向标。2012年,阿拉斯加消费电子展上,三星、LG两家公司分别展示了55英寸OLED电视新品,并作出将在今年上市的承诺(此后的消息表明,二者有意于奥运伦敦奥运之前上市相关产品)。
虽然这不是OLED电视首次在国际上露面,更不是OLED技术第一次出现在消费电子展上,但是确实第一次大尺寸实用性产品的展示。尤其是三星和LG的特殊身份:分别是全球位列第一、第二位的彩电厂商,三星还是全球最大的手机用Amoled屏幕供应商;二者还是全球最大的液晶面板提供商、等离子电视面板提供商——这种彩电产业上下游角色上的特殊性和实力,使得三星、LG展出55寸OLED电视显得更具“里程碑”意义。
除了三星和LG外,苹果、索尼、松下等国际知名企业也有推出OLED电视的计划。
据传,苹果公司将在今年或者明年推出首款智能电视产品。其中,三星OLED技术很可能成为其主要的产品方向之一(在苹果的其他产品上,苹果与三星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年苹果向三星的采购额达到100亿美元以上)。不过也另有消息说,苹果可能采用夏普4K液晶屏推出首款电视产品。
除了苹果,索尼也将是三星OLED屏幕的主要买家。英文报纸《TheKoreaTimes》引述三星主管报导,索尼想让明年初就会上市的新Bravia系列电视产品,采用三星的OLED屏幕。在更早的时候,索尼曾经是三星液晶面板的重要投资者和采购者,虽然这种合作关系已经在2011年,随着索尼的巨额亏损而结束,但是目前索尼还保持在面板和半导体器件上每年对三星50亿美元的采购数额——三星索尼的商务伙伴关系依然未系。同时,巨亏之中的索尼,必然没有实力自主投资OLED面板大尺寸项目。
另一家日本企业,松下则计划自产OLED面板:日本媒体日刊工业新闻称,松下Panasonic计划投下200-300亿日元用于2年内利用生产液晶面板的姬路工厂建立OLED面板的生产技术。预计,松下将采用6代线技术,而不是8.5代线技术量产OLED屏幕。这种技术可以满足大尺寸和中小尺寸对显示面板的需求,市场更灵活,同时产能也更小——这对于松下意味着更小的投资风险、更小的技术风险。不过即便如此,也有消息说,松下渴望引入投资伙伴共同开拓OLED项目。不过,松下目前的计划是2015年量产——在时间节点上,这似乎有些偏晚。
此前,东芝和日立已经在OLED小尺寸面板方面展开了合作关系。联想到东芝、日立、松下曾经在液晶面板上结成的战术同盟,不禁令人对三者未来可能再次走在一起长生期望——事实上,日本政府方面的意愿是,日本的显示器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度过目前的亏损难关,并未与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面板企业竞争奠定好的开端。
作为全面面板业的另一支重要力量,台湾地区的友达和奇美又有投资OLED面板的计划——虽然目前消息不多,但是其投产应不会晚于韩国企业18-24个月。日本多家媒体于4月18日报导指出,Sony已与台湾面板大厂友达进行协商,计划携手合作生产OLED电视,且双方并考虑设立面板合资厂。大陆的液晶面板企业京东方也在酝酿一条5.5代oled生产线项目。
在国内彩电市场,主要本土品牌也有自己的OLED计划。康佳集团表示,OLED画质好、更薄,还有柔性,所以肯定是发展方向,但成本太高,是液晶电视的几倍。TCL集团则认为,OLED最有可能在中小显示领域成为原来TN、LCD的替代品。但它要在彩电领域替代LCD,至少还要五至八年,液晶还有十年产业周期。但是,TCL主导的华星光电已经计划上马一条4.5代OLED中试线。创维集团则估计,本土厂家最快四季度也会推出OLED产品:但是,明、后年还是推广期,真正收获期要两年以后。据透露,创维已与华南理工大学在广州合作制造小尺寸OLED屏,在中试阶段,已小批量生产。
及由此来看,虽然一两年内能够提供OLED面板的企业只有三星和LG两家,但是全球主要彩电企业已经都在谋划OLED时代的战略:中日韩三系品牌彩电企业占据全球彩电市场8成以上的销量,中日韩(包含台湾地区)是全球平板面板供应地,且主要企业都在计划OLED项目。即便只计算三星、LG的产能,两条8.5代线OLED面板如果顺利量产,其最终产能也渴望达到全球彩电市场面板总需求量的15%左右——一个崭新的OLED彩电时代已经呼之欲出。
OLED显示性能成本都占优势为什么在液晶电视刚刚普及没有几年,全球平板产业就要向OLED转型呢?答案无外乎两点:OLED产品效果更好,成本也更低!
OLED,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OrganicElectroluminescenceDisplay,OELD),是一种典型的半导体发光技术。具有半导体发光的高效性、易于数字化管理和高设备可靠性等优势,被称为“梦幻型”的显示技术。
传统液晶显示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设备温度适应方位窄(液晶必须在液态下工作)、显示器可视角度狭小、被动发光结构复杂、色彩显示效果不及等离子、CRT等产品。等离子显示技术的特点是色彩优于液晶技术,但是也存在可是角度、适用环境方位等的限制。OLED显示技术则能有效弥补液晶和等离子显示技术的的这些不足之处,同时还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OLED显示技术除了具有液晶和等离子的诸多优点外,在产品的可靠性、色彩表现、适用性、柔性化产品设计、超薄设计、节能设计等方面还具有独特的优势:OLED显示技术的优点可以这样形容:把液晶显示技术、等离子PDP显示技术、CRT显示技术,这三个已经在民用和消费市场贷规模普及(含普及过)的显示技术的所有优点集中在一起,并抛弃大多数的缺点,就成了OLED显示技术的主要特点!——正是这种巨大的性能优势,才促使全球众多企业努力发展OLED显示技术。
但是,OLED产品一旦进入市场,则还会具有另一个巨大的优点:成本更低!
于占全球彩电市场8成以上的液晶技术比较,OLED显示产品的结构、制备工艺更为简洁:OLED主动放光,不需要背光源组建:光源、光源驱动、导光板等;同时,液晶和OLED的像素驱动方面都采用TFT或者类似结构(区别在于OLED是电流驱动,LCD是电压驱动),成本和工艺相同,或者相似,因此OLED生产线能利用LCD生产线改造,整体前期投入会比LCD低三分之一到一半。
在LCD产品替代CRT产品的过程中,成本就起了关键作用。如果不考虑专利技术的知识产权成本,CRT电视体积巨大、用料成本高,而且需要大量的金属铜作为阴极射线偏转电磁场发生器。因此,与LCD液晶技术主要是朔料、树脂、玻璃和特种化学材料,同时产品体积更为轻薄的特点比较,在同等显示画面大小下,CRT电视的成本至少是LCD的150%。LCD液晶电视的这种成本优势,使其能够迅速淘汰传统CRT产品,并雄霸全球彩电市场(虽然其显示效果不如CRT出色)。
而在OLED时代,OLED产品的成本渴望比LCD更低,同时显示效果甚至会超过传统的CRT产品。正是这种特色OLED也被称为梦幻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显示产业的唯一王者。
内容导航:第1页:多家厂商已推出OLED彩电第2页:OLED显示性能成本都占优势第3页:预期转型期更短,时间更紧迫第4页:本土面板业积累不足第5页:本土整机企业面临OLED大考
来源:投影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