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系彩电在中国卖场排名下跌,市场份额被韩系和国产电视夺取,一时成为行业热议的焦点话题,于是有媒体称,日系疲软正好是中国企业大举扩张的好时机,TCL李东生更认为,智能电视的兴起已经将日系与国产电视“拉回到同一起跑线上”,而且我们赢的层面很大 - 真是这样么?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日系的问题我们也难避免
日本企业的毛病任谁也看得出来,它具有典型性,比如各事业部,子公司之间的分裂和对抗,绩效主义压抑创造力,扩大内耗,激化内部矛盾,长期的技术领先和质量过硬带来高枕无忧,以我为主而蔑视用户需求,也就是说除了质量和服务优势保存下来了,今天的日本企业在一切方面都走向日元升值之前的反面。这些问题我们也存在,因为体制基因我们是从日系那里整体移植过来的。
在中国企业引进日本的事业部制之处就引发了不少争论,大多集中在这种相对分离,各自为战的管理体制会产生巨大内耗。当年日本企业之所以敢采用事业部制,是因为有强大的管理层,权力向CEO聚集,他可以领导并有效协调各事业部,提高生产效率,但当强人离任,权力斗争就会立即削弱这套体制。中国企业适应事业部制,是因为权力也像日系那样高度集中,通常是归于创始人,所以在创新能力,技术实力,品牌价值相当的情况下,我们的决策成本还要高于日本企业,雷士和国美的内讧不会是最后一次。
之所以说“瘦死骆驼比马大”,是因为日系尽管在近四五年落后于潮流,但电视,手机,音乐播放器的技术变革毕竟都是由日系开辟和一度领导的,它们过时的是产品设计和商业模式,而不是技术。日本人能发明出改变世界的技术,美国人则能将之转化为赚钱的商品,双方的差异属于文化层面,如果中国企业想取代日系挑战美国强权,首先必须具备足以引发下一次变革的研发实力和制造工艺,同时还要懂得把握住潮流走势,虽然我们也能生产出智能和3D电视,但依然脱不掉“跟风”的帽子,这就为未来的竞争和发展埋下隐患。
起跑线相同预示了残酷的红海竞争
机会同时也是风险,李东生对起跑线的判断非常准确,但它忽视了风险,因为既然大家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也就意味着行业标准尚未建立,准入门槛降低了,因此彩电行业未来三年70%的复合增长率并不能折算成平均净利润的增长,高增长的市场毕竟引来更多参与者,市场边际增幅即便能与新加入玩家的边际产能增幅相抵,但考虑到智能和3D未必成为全民普及的标准,所以电视产业的产能过剩基本上已成定局。毕竟在智能手机已经成为通用标准的今天,美国智能机普及率也才刚过半数,不难预见,各大品牌一拥而上搞智能电视的后果,只能是使整个行业的净利润进一步摊薄,价格战无从避免,因为正如李东生所说,大家的起点都差不太多。
最终能够一锤定音的还是“能让用户主动加钱抢购的产品”,比如用户体验明明很差,售后服务更加坑爹,却能大卖特卖的iPhone4;又比如摆明炒冷饭又缺少技术含量的“自拍神器”,都能卖到断货,这就对技术主导市场的理论提出了尖锐质疑。我们和日本企业都很少用心揣摩消费心理,中国企业的特技是能将原本旨在“创造和引导消费”的2.0营销,安进自说自话的1.0的套套里,听不得批评的结果是永远弄不清,用户真正需求什么,想为什么样的产品买单。最后可能不过就是将日本企业的失败再经历一遍,还未必能重温它们昔日的辉煌。
技术,设计,营销,一个都不能少,前者可能需要至少20年的积累,以及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体制,那么明智的决策者应该至少有勇气从改变营销模式开始尝试。【C.C】
来源:口碑家电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