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虹:传统企业用互联网基因完成行业变革
“小米,从来没有做过电视,最近推出电视获得了所有人的关注,似乎未来属于他们了。”10月15日,长虹“让想象发生”战略发布会,赵勇一反内地企业传统的内敛做派,上台就将矛头指向炒作过甚的小米。今夏互联网企业进军电视行业终于惹起了传统电视厂商的不满。
为了迎接互联网企业的冲击,在发布会当天一改往日形象,休闲T恤牛仔裤,自嘲要学习乔布斯休闲着装。同时赵勇希望以形象的转型向外界传达信息:变革,接受互联网成为关键词。
面对互联网企业的冲击,部分传统家电厂商已谋势而动,TCL与爱奇艺合作推出智能电视TV+,创维与阿里结盟推出42寸酷开智能电视。本刊记者了解到,这种合作方式不仅吸引了消费者的关注,更促发了传统家电企业关于转型和发展方向的思考。身处四川腹地的长虹集团何以为之?
据长虹内部人士透露,在经过不断的内部讨论和外部调研后,长虹推出一整套的解决方案。赵勇用一张图向口碑家电网编辑介绍了长虹的“新三坐标”战略体系,即“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化”,也就是长虹将通过智能终端,与网络化的云服务平台和相应的大数据商业模式开发,再引入协同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有效地整合和激活家电、手机、信息等各类消费电子业务。
根据这三位一体的战略构想,最终呈现出来的解决方案是“家庭互联网”的宏大构想。
“家庭互联网”构想落地
在2013中国科技城科技博览会上,赵勇用长虹数字家庭展馆展示了这样一幕:门禁系统会进行人脸识别或指纹识别;根据预先设置,空调等家电会自动打开、调成用户喜欢的模式;说一声“打开电视”,智能电视会自动播放用户最喜欢的节目;而“智能电子茶几”会出现关于代缴水电费等家庭事务的提醒。更为精彩的是,智能手机成为了所有家电的遥控中枢,通过手机即可操作厨房灶具、电饭煲、烟机、冰箱、洗衣机和智能彩电等。
这种场景并不让业内人士陌生。1999年,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其“维纳斯计划”中有所描述。2004年后,联想主导的“闪联”联盟和海尔牵头的“e家佳”联盟也都渴望实现“家庭互联网”,但因为之前诸多技术限制,这些美好梦想始终停留在纸上。
而据本刊记者观察,此次长虹是以人为出发点,瞄准整个家庭,在人机交互方式、多终端协同连接、开放模式上进行创新,重新定义电视等智能终端的功能和商业模式,将智能电视、冰箱、空调和手机等终端实现互联、互通、互控,真正地“串”了一张无缝连接的“家庭互联网”。
“让想象发生”并不是长虹宣传的噱头,而是开始了落地。就在科博会举行当天,中国第四个国家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正式在绵阳挂牌。
口碑家电网编辑获悉,长虹是这一基地的牵头单位,数字家庭和智能社区的试点不仅在四川,在广东、湖南也有试点基地。对于大众消费者来说,这一整套数字家庭的解决方案,部分产品已经上市,而更多的智能产品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和明年一季度上市。
为了体现“拥抱互联网,让家电变得智能”的决心,长虹作出郑重决定:明年停止所有非智能电视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最新一期的长虹内部刊物就载满了这个老牌家电企业的深刻忧虑、反思以及探索。来自长虹的技术部、管理中层等员工都纷纷撰文论述转型互联网的思路和体会,其中一篇文章甚至尖锐地提出,“以我们现有的状态参与竞争,死的机率远远大于生的机率。公司只有实施重大变革,从零做起,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
这样的观点并非言过其实。今年夏天以来,互联网企业以低价作为杀手锏,开始冲击传统家电企业。5月,乐视最先向智能电视领域进军,其推出的乐视60寸3D智能超级电视,售价仅6999元。进入9月以来,客厅大战开始硝烟四起,在短短的10天之间,40寸智能电视的价格就从2999元拉到1999元。这种猛烈的进攻态势,表面上是对传统家电的价格体系造成冲击,而更为深刻的是对传统彩电企业盈利模式的颠覆:以销售硬件为主要收入的时代已经过去。
硬件开发商向软件制造过度
依据四川长虹发布的2012年财报,这一年,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营业收入为523.3亿元,净利润仅有3亿元,同比下滑17.89%。以传统的生产和制造方式,家电企业要想获得很高的利润,实属不易。而当互联网公司进入后,彩电玩法发生了革命性变化。
乐视网(300104,股吧)董事长贾跃亭以搭建“平台+内容+终端+应用”完整生态为终极诉求,他认为电视行业不只是一个简单的硬件制造和销售链条,而是一套生态系统的综合竞争,以低价的策略进入终端市场,通过服务获得大量用户,再采取“内容收入、应用分成、终端广告”等多种盈利方式,和产业链上的合作伙伴实现共赢。
这种“硬件+软件”全生态竞争方式正在席卷整个行业,传统家电厂商如创维和海信也分别推出了基于安卓系统的“天赐”、“海安”电视操作系统,弥补在软件应用方面的不足。
转型迫在眉睫。在赵勇看来,用“终端+数据”来表达,更能体现长虹对智能终端的价值以及背后商业模式的独特思考。他告诉本刊记者,“在过去,我是卖电视的,以后我不仅卖电视机,还卖传感器接口。”按照他的说法,智能终端就是一个个的“传感器”,能够感知用户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喜欢吃什么蔬菜等个性化信息,这些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就能够为云端提供海量的个性化的数据,未来构成趋向于完整的一幅数字镜像。“从这个角度来看,长虹是大时代数据的数据提供者,这是一座金矿。”赵勇说。
按照他的规划,长虹大数据战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依托长虹智能产品终端上大量的传感器收集数据,构建长虹数据云端;第二,与互联网或大数据公司合作,构建数据;第三是经营大数据网络,对庞大的数据资源进行数据分析挖掘,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为此,长虹集团邀来了IBM公司和文思海辉,以及绵阳市政府共同成立了“绵阳IBM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该中心将以大数据分析和科学管理推动长虹集团智能战略实施和自身转型发展,从而实践数字家庭、智慧社区,帮助绵阳智慧城市的战略落地。
伴随着云技术的成熟,长虹还希望通过云平台来统一收集家电的数据和协调控制家电的协议,这个技术被称为IPP(个人集成网关)。这个协议能够解决不同操作系统设备之间的控制兼容,因此长虹希望不仅是长虹的智能家电,还有海信、TCL等竞争对手也能够接入该协议,共同做大家庭互联网产业。
但是,在目前家庭互联网协议还未规范化的情况下,每个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都想在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长虹要面临的竞争并不小。
如何面对互联网冲击
尽管拥有多年家电产业的经验积累,赵勇仍坦言“让想象成真是个巨大的挑战”。他明白,对于长虹来说,需要“补课”和“修炼”的地方仍然不少。
有行业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在互联网化的时代,传统家电制造企业如果没有互联网公司的营销思维,将是致命的弱点。而如何在传统企业中植入互联网基因,成为传统家电大佬们的一大难题。
互联网的基本精神是开放、平等、创新等,对于长虹这个家电企业来说,在产品设计、企业营销、品牌塑造等多方面仍保持着传统的思维定式。另外,由于是内地国企,长虹守成有余,创新与活力略显不足,缺乏商业化互联网公司和沿海企业所具有的“狼性”,与互联网公司追求高效率、快速试错的开拓精神有一定差距。
因而,有观点认为,长虹所面临的改革不仅是来自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有企业机制的改革。据了解,四川省领导曾为此两次到长虹调研,推进长虹的体制改革,让“企业家干企业家的事,政府干政府的事”。
其实,无论是长虹的高层领导还是基层员工,他们的言行都透露出这家企业深刻的忧虑与改变的强烈愿望:长虹已经到了不得不变革的关键时刻,变革是唯一的出路。而他们也正以更加积极、开放、合作的姿态迎接挑战,如果能够抓住这次产业变革的机会,长虹或将迎来再次的腾飞。
编辑观点:口碑家电网编辑认为传统电视厂商应当顺应潮流接受互联网企业,从硬件开发商向拥有完整的生态系统过度,改变意味着接受与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