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零件不如换新 电视渐成“消耗品”
纠结 ■
家电坏了是修还是换
市民杨女士家看了四年的等离子电视,最近罢工了,售后服务中心上门检查后发现,是电视的主板坏了,换一块原厂的主板需要将近2000元。杨女士打听发现,现在到家电商场里买台46英寸的新款LED电视,最便宜的只要4000元左右。是花2000元修旧电视还是干脆买台新的,杨女士纠结了好几天也没想好。
鞍山一些家电维修中心介绍,2008年因北京奥运会的缘故,鞍山各大家电商场的平板电视销售迎来井喷,而当年购买的平板电视,到了现在,使用年限达到5年左右,各类故障也相对集中地出现了。其中最严重的故障是主板和屏幕损坏,而更换新的主板或屏幕,费用都要上千元至数千元不等。形成反差的是,眼下新的平板电视售价却在不断走低,例如国产品牌50英寸左右的LED电视,售价最低只要4000元左右,5000元—6000元能买到功能先进的中档产品。
一些家电维修中心反映,当平板电视维修换件费用超过1500元,多数用户就会选择放弃修理,而购买新的。
转变 ■
家电从耐用品变消耗品
一些市民从中总结出的一条经验是,买家电没必要买贵的,入门级的就行,因为现在家里的电器已不再像从前那样,一用就是十来年,家电已变成了消耗品,使用年限大大缩短。
对此,鞍山一些家电业人士分析认为,除了彩电,眼下连冰箱、洗衣机等白电,随着产品的不断升级换代,整体价格水平也逐渐走低。例如几年前动辄10000元—20000元的对开门冰箱,现在入门级产品的售价只要3000元—5000元。一线品牌的滚筒洗衣机,价格门槛也从几年前的5000多元,下探到现在的3000元左右。而与之相反,随着家电产品越来越“智能”,维修成本也随之上涨,动辄维修费就要数百元,如果需要换件,支出更是高达千元甚至数千元。
因此,许多市民家里的电器都成了“一命货”,坏了之后干脆扔掉或卖废品,直接到商场买新的——家电开始从耐用品逐渐转变为消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