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彩电行业日子似乎不太好过,颇有点“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之感,惨淡经营,苦捱光阴。最近,又有报道称:“彩电产品均价下滑几乎已经是全行业性的难题,最明显的是4K液晶电视的零售价格急速下滑。不仅是中国市场,日本、欧美市场也是一样的,卖得越多,亏损越大,这也是夏普、东芝、松下都大规模退出国际彩电市场的原因。”看了这条消息,心中五味杂陈,又泛起了陈年往事。
还是三十年前吧,朋友送了一张上海牌18英寸的票子。那时,买彩电光有钱还不行,还要票子,一家几百人的企业,一年只能发到一、二张,一般职工自然是“望票兴叹”;而黑市上,一张18英寸的彩电票要卖到400元。要知道,那时工人的月收入也只有百把元左右。好不容易弄到一张票子,心中大喜,于是我和爱人就兴冲冲地赶到延安西路上的上海广播器材厂门市部提了货,两人拎着体积不小,还有点分量的彩电箱子,换乘了三辆公交车才到家。一路上,虽然很累,但是,看到一路上人们投来羡慕的眼光,不由得象凯旋的将军那样,昂首挺胸,得意洋洋。回到家,邻居们又围拢上了,纷纷赞叹不已。而看惯9英寸黑白电视的孩子,现在看到了彩色漂亮的画面,两只小手更是拍个不停。国产彩电如此,进口彩电那更是稀罕品。当年家里有进口彩电的,无非是因公出国带回来的,要么就是国际海员,还有,就是凭外汇券到友谊商店购买。没本事的市民,除了眼热外,也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巧的是,尽管连国产彩电都如此紧俏,但电视里进口电视的广告倒做个不停,记得最牢的就是“东芝吧,东芝吧,新时代的东芝”。看了这些广告,市民不免骂起街来:“东西都买不到,还做什么广告”!而后来事实证明,日本人确实是蛮有长远眼光的。过了多年,“昔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紧俏的彩电终于大众化了,人们在选购彩电时,要买好一点的,都会选东芝、索尼等日本品牌。因为前几年连续不断的广告,已经使市民对这些日本品牌烂熟于心了。当然,要买日本货,价格还是蛮“辣手”的。15年前,搬了新房,客厅里摆的一台34英寸的东芝直角平面彩电,花了19000多元。而那时普遍的工资也只有千元上下啊!要买这样一台彩电,一般工薪家庭至少要紧缩开支一、二年啊!
俗话说:六十年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国产彩电赶上来了,而且在高端市场能与日本品牌分庭抗礼了,价格也更加平民化了。更令人欣喜的是,当年高高在上的日本彩电,终于低下了头,悄无声息地慢慢撤退了。不过,随着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整个彩电市场也进入了拐点,去年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今年国内彩电市场内销低迷,还未见明显好转。其实,“潮起必有潮落”,一时的低迷,并不意味着这个市场走向了衰落,而是一个行业必经的发展历程。在人口和市场红利的高速释放之后,国内彩电市场增速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这标志着国内彩电市场进入“新常态”。面对“新常态”,必然要有新对策。国内各彩电生产厂家正在根据自身的条件,积极进行探索。伴随着互联网行业的持续发展,“互联网+”已然成为了彩电行业最为热门的名词之一。彩电整机企业加速转型,互联网智能企业与彩电整机企业合作越来越密切,两类企业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彩电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已经从趋势转为常态。此外,彩电精品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分析,未来彩电精品化趋势将更加明显,超高清、大尺寸智能电视正成为客厅电视主流,电视机将会回归视听时代。彩电生产企业正在根据市场销售的新趋势,在制定彩电“中兴”的规划。总之,只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开拓创新,相信中国彩电行业一定能够走出低迷,重现辉煌。